2025年以来,巴东县医疗保障局推出构建价格管理机制、推广公开比价系统等五项创新举措,全面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遏制价格虚高现象。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落地,标志着巴东县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保障民生用药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切实为参保群众提供质优价宜的购药服务。
一、构建动态价格指导体系 筑牢市场公平基石
针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定价机制不透明问题,巴东县医保局首创"双轨制"价格管理模式。一方面建立价格信息推送机制,每月向全县176家定点药店推送省级药械集中采购平台挂网价格,要求药店参照该价格科学制定销售价。另一方面推行价格承诺制度,要求药店签订《药品价格诚信承诺书》,明确不得以促销活动、会员优惠等名义变相抬高价格,确保线上线下同药同价。
"过去定价主要参考周边药店和进货成本,现在有了官方指导价作为锚点,既避免了恶性竞争,也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巴东县某连锁药店负责人张经理介绍。据统计,政策实施首月,全县定点药店平均降价幅度达8.3%,涉及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常用药品2300余种,其中某品牌硝苯地平缓释片价格从每盒16.5元降至9.8元,直接惠及全县1.2万名高血压患者。
二、创新比价系统建设 赋能群众自主选择
为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巴东县医保局依托湖北医疗保障小程序"定点药店医保药品比价查询"功能。参保群众只需输入药品名称,即可实时查看全县范围内所有定点药店的医保支付价、零售价、库存状态等信息,系统还会自动推荐性价比最高的3家药店。
以前买胰岛素要跑三家药店比价,现在用手机就能查到最便宜的药店。”家住信陵镇的退休教师王女士现场演示时感慨,"今天买的甘精胰岛素比上个月便宜了28元,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系统后台数据显示,价格差异超过20%的药品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医保部门将重点核查相关药店的定价合理性。截至目前,已对12种价格异常药品启动调查程序。
三、构建多维监管网络 形成价格治理闭环
巴东县医保局创新“数据监测+实地核查+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监管模式。通过搭建药品价格分析模型,每月从结算系统中提取销售量前50位的药品,与公立医院集采中选价、平台挂网价、网络零售价进行四维比对。6月份监测发现某药店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售价是集采价的2.3倍,立即启动约谈程序,药店次日就将价格下调至合理区间。
在强化技术监管的同时,巴东县医保局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县所有定点药店统一悬挂"医保药品价格公示牌",公布监督电话和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查看该药店近期价格波动情况。野三关镇医保站还试点"价格监督员"制度,聘请退休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担任义务监督员,目前已发现并整改问题73个。
四、深化改革成效显现 惠民红利持续释放
据巴东县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五项举措实施以来,全县定点药店平均降价品种占比达68%,其中慢性病用药价格降幅最为明显,平均下降12.7%。通过价格比对公示,有15家药店主动下调价格。在最近一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92.6%的受访者表示"购药更方便了",89.3%认为"药价透明度明显提升"。
"药品价格治理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一环,我们既要当好'指导员'帮助药店规范经营,也要做好'裁判员'维护市场公平。"巴东县医保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建立药品价格信用评价体系,对诚信药店给予医保预付金倾斜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大对偏远乡镇药店的监管力度,确保改革红利覆盖全县所有参保群众。"
五、聚焦特殊群体需求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地区购药难、药价高的问题,巴东县医保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局开展"送药下乡"专项行动。在茶店子镇、绿葱坡镇等偏远乡镇设立12个"医保药品价格公示栏",定期更新常用药品价格信息,并组织流动药事服务车进村入户,为留守老人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及用药指导服务。
“现在村卫生室和附近药店的药价都贴在公告栏上,一看就知道哪里最便宜。”绿葱坡镇75岁的独居老人李大爷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帮助2000余名农村患者节省购药开支,累计金额达15万元。
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巴东县正逐步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药品价格治理新格局。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价格革命,正在让山区百姓的"药袋子"越拎越轻松,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