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州市局紧扣“四个最严”要求,聚焦中药饮片质量安全防线,创新构建“云端指导+靶向培训+技术赋能”三位一体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服务”线上验收指导专群实现风险预警前移,针对掺伪高风险品种开展“理论+实操”专项培训提升企业鉴别能力,开放实验室共享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并开展检测技术带教,推动辖区中药饮片质量实现“三提升”——近三年中药饮片抽检合格率、中药材原料验收合格率、饮片出厂检验达标率均达到100%,为打造“台产好药”品牌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搭建“云端指导桥梁”,远程筑牢源头风险。针对中药饮片采购验收环节企业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建立“中药饮片远程验收服务”微信专群,一企一群,专家在线指导,同步推送最新风险预警信息及典型案例。全年累计开展远程质量验收指导超300批次,发现存在质量风险的饮片43批次,其中明确判定伪品(假药)11批次,涉及柴胡、浙贝母、茜草等重点品种。通过提前介入指导,企业采购环节检出合格率达100%,从源头有效阻断了问题饮片流入生产链。
二是聚焦“实战教学”,夯实企业鉴别能力。针对日常检验中发现的合欢皮、酸枣仁等高频掺伪品种,结合企业验收群上传咨询的掺杂掺假药材影像资料,靶向组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传授正品与混淆品性状差异、显微特征及传统经验鉴别技巧等核心鉴别要点,企业采购验收水平与自主把关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打造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等实战培训平台,联合药学会等行业专家组织中药材质量控制、风险评估等实践沙龙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题培训3期,举办实战活动2场次,覆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180余人次。
三是开放“技术平台”,提升企业检测水平。针对中药农残检测这一质量控制难点堵点,持续深化开放检验服务,破解中小企业因设备短缺、技术薄弱导致的农残检测能力不足问题,共享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一批精密检测仪器,组建技术骨干团队开展“一对一”带教服务并同步开展《中国药典》农残限量新规解读,从样品前处理、仪器操作、图谱解析全链条提升企业农残检测核心技术能力,为中药饮片质量筑牢技术保障。平均每年开放检验超1000批次,帮助企业培育专业人员45名,产品放行全检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