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耗材市场还能啃到“肉”吗?
表象:看起来很美
增长迅速,国产占优
近年来,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世界第八上升至2010年的世界第三。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亿人民币。
骨科器械主要分为创伤、脊柱和关节三大细分市场。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三大细分市场占比分别为43%、22%和35%。国内企业主要介入创伤和脊柱领域,由于技术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对关节市场涉及较少。
目前国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骨科医疗器械巨头主要为美敦力、强生和史塞克,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创生、康辉、威高、普华和顺和凯利泰等。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洪波表示:“与药品不同,骨科耗材的质量差异很小,在一些中低端产品上,国内企业很有优势,质量甚至好于外企。”
想当年:咱们代理商有力量
骨科耗材的繁荣离不开高能的代理商
高值耗材几乎都是通过代理商向医院销售的,企业只管生产,投标、销售等环节都是代理商操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外资企业将骨科植入式耗材引入中国,在此之前国内骨伤处理一般采用石膏、夹板等简单的技术。舶来品的市场定价比较高,张家港、常州等东部地区有眼光的企业看到这一市场,纷纷上马相关产品,造就了今天国内的市场格局。
国内产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参照同款外资品种,略有下浮。与外资产品不同的是,国内生产成本低,利润空间很大。和药品一样,利润中的大部分留给了中间环节。所以经销商在行业中的地位尤为关键,它们是打通各地医院渠道的主力军。
而从全国100份医生受贿的裁判样本中,骨科医生占了1/4。25份明确提到销售回扣的裁判样本中,有17份来自骨科。
这主要是骨科医生对耗材的选择自由度(和代理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为骨科器材有一定的特殊性,规格、尺寸、数量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定,而且骨科材料不能一次性购买很多,都是需要用的时候才联系供应商供货。”一名涉案医院的医生介绍。他们可以从政府招标中标目录中自由选择供货单位,手术做完之后,再由药材科办理药品出入库手续。
现实:枪打出头鸟
安徽:重点调整骨科医用耗材
9月初,从安徽省药采中心获悉,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日前对公立医疗机构部分挂网交易医用耗材产品限价进行了动态调整,主要调整了使用量大的骨科医用耗材集中交易目录产品和部分重点监控产品,进一步降低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价格。
据了解,本次共对1213个产品限价进行动态调整,调整后的限价与原限价相比,骨科医用耗材集中交易目录产品平均降幅为13%,如某公司生产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原限价为10780元,经本次动态调整限价后,最新限价为9379元。
部分重点监控产品平均降幅为38%,如某公司生产的颈椎后路椎板成形系统,原限价为12150元,经本次动态调整限价后,最新限价为7650元。
宁波:五批耗材招标,骨科现跳楼式降价
第一批成交的一次性吻合器、外科疝补片、手术用止血料和手术用防粘连料四大类共219个产品,平均降幅15%。
第二批成交的麻醉类、眼科人工晶体、耳鼻喉止血材料、一次性内窥镜活检钳和一次性吸氧装置五大类共254个产品,平均降幅32.5%。
第三批成交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卫生材料、脑外科类、手术室常用耗材、消化系统类和透析类五大类共404个产品,平均降幅38.79%。
第四批成交的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髋、膝关节置换配件三大类共287个产品,平均降幅47.67%。
第五批颈前路钉板系统、融合器及一体化钢板、胸腰后路钉棒系统、椎体成形系统等十三大类272个产品,平均降幅72.78%。
河南:耗材降价就从骨科开刀
6月15日,河南省增补骨科等4类高值耗材挂网采购,8月12日,河南省举行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推进会,河南省卫计委负责人说:同样是骨科耗材,我(河南)省有的市级公立医院采购价格竟是其他医院的几倍,像骨科、心脏介入都是耗材使用较大的科类,目前商丘、信阳通过实行集中采购,骨科类耗材价格下降30%。
解嘲:当降价成为新常态
耗材降价大蔓延,必然趋势
原因如下:
1
耗材集中采购日益普遍,具有可操作性;
2
骨科耗材利润相对较高是各方所共知,必然成为屠宰对象;
3
耗材招标规则简单,惠民、有政绩,大家都想做;
4
降价如此之大后,企业还能接受,被认为是“成功的、可推广的”。
对骨科产业的影响就是:高毛利时代一去不返;当空间难以支撑灰色利益链条的时候,大量的企业将被淘汰;从红海中突围的企业,则靠着薄利多销维持企业生存发展。更多的,将在全国各地一轮又一轮的招标降价中死去。
再补个刀
中国骨科耗材网给医疗器械商特别是提醒一些刚从药线转进的“医药人”,别老以为耗材就是一片蓝海,用药品思维操作耗材就能赚钱,规则变了,不灵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尤其是骨科器械市场,能啃多少“肉”就看您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