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的关键举措。赣州市医疗保障局坚决贯彻国家、省、市相关决策部署,把集采工作当作重要民生任务,以机制为基、以服务为要、以惠民为本,积极推动集采政策在赣州市落地见效,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一、聚焦机制建设,夯实集采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研究解决集采落地中的难点堵点,形成“信息共享、政策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部门联动。主动加强与卫健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与定期会商机制,共同指导和督促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完成报量、采购和使用,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三是完善协议管理。将集采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及绩效考核,落实“结余留用”等激励措施,同时建立“月度提醒、季度通报”机制,每月导出系统集采进度数据,对进度滞后的医院进行提醒;每季度形成专项通报,对进度滞后机构及时预警并督促整改,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参与积极性,确保约定采购量按期足额完成。
二、聚焦流程优化,提升网采服务效能。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市医保局持续优化全流程服务,让网采更高效、供应更稳定。一是加强精准操作指导。针对医疗机构报量易出现的政策理解偏差、剂量核算不准、医院等级使用限定等问题,在业务工作群梳理发布业务注意事项,确保完成精准报量等操作;“点对点”回应解决采购难题,帮助业务人员提升报量准确性与合理性,避免因操作失误影响采购执行。二是保障药品稳定供应。密切关注中选药品供应动态,主动协调处理药品短缺、配送缓慢等情况,督促配送企业按约及时足量配送;对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问题提前预警,协调替代方案,实现临床用药无缝衔接。三是创新规范集采货款直接结算。积极推行“医保直付”模式,推动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将货款结算周期压缩至30天,有效缩短企业回款周期,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流通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三、聚焦政策落地,释放集采惠民成效。赣州市始终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多措并举让集采红利直达群众、惠及企业。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媒体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集采政策意义与成效,提升社会认知度,引导群众形成合理用药观念。二是强化监测监管。动态跟踪医疗机构集采药品采购进度、使用情况及价格执行情况,对进度滞后、使用不达标的机构及时提醒约谈,进一步加强“采非不采中”行为处理,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三是深化用药衔接。推动惠民红利覆盖全域,在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集采药品100%配备使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选药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方便群众就近购买质优价廉药品。
如今,赣州市集采网采工作成效显著:集采药品中高质量药品占比从50%提升至95%左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线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如治疗高血压的氨氯地平片,集采前每盒 21.61 元,集采后降至 1.53 元,年治疗费用降幅超 90%;医用耗材“减负”效果同样突出,骨科脊柱类耗材价格从3.3万元降至4500元左右,心冠脉支架价格从均价1.5万元降至700元左右,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同时,“医保直付”等举措已惠及千余家医药企业,为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注入动力,真正实现“群众得实惠、企业获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