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准格尔旗审计局在对旗中心医院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药库药房进行现场审计调查,通过系统比对、现场盘点、流程跟踪等多种方式,对医院药品管理进行“把脉”,助力中心医院提升药品管理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一、总体分析,全面覆盖
从“入库”到“出库”:审计人员开始从药品立项采购、验收入库,到药库存储、出库结算的全链路进行审查,确保形成完整闭环,全流程覆盖。
从“实物”到“数据”:盘点过程中不仅清点货架上的实物数量和进销存情况,还将实物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库存数据、财务系统中的资产账目进行三方交叉比对,通过对发现的疑点进行现场查证核实,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从“质量”到“效率”:在核对数量的同时,关注药品的存储条件(如温湿度、避光)、有效期管理、近效期先出原则执行情况,确保药品管理科学规范。
二、深入现场,严谨盘点
“直入式”盘点:审计组采取直接深入医院药库、各门诊及住院病房药房,获取最真实、最原始的库存数据,有效规避光凭纸面式的粗浅审查而可能产生的数据失真。
“多维式”核对:审计人员手持打印的实时库存清单,与药架上的药品逐一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和数量。对于高价值药品、特殊管理药品(如麻醉精神类药品)等进行全部核实,对常规药品则进行科学抽样,确保盘点效率与效果并存。
“针对性”追踪:利用HIS系统的强大数据能力,审计人员针对大数据比对发现的临期药品进行现场查证,审查医院库存药品周转率、管理不当售卖临期或过期药品、临过期药品管理处置以及药品损耗合理性等情况,旨在减少资金损失,提升管理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三、精准监督,高效提升
通过监督,不断筑牢患者用药“安全网”。通过严格的效期管理和存储条件审计,确保每一盒、每一支发放到患者手中的药品都安全有效;通过账实核对,堵住药品管理漏洞,从根本上杜绝药品流失和滥用风险。
通过监督,加强守护医院运营“钱袋子”。精准的库存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药品积压和过期浪费,加快资金周转,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更急需领域,提升医院的经济运营效益。
通过监督,持续筑牢药品流转“防护墙”。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到出库进行全流程追踪,确保每一环节都可追溯,从源头上遏制串换药品、出借药品,药物滥用等情况,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