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保障好参保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我市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持续在部门协同、预算管理、强化监督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有效保障全市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2025年7月居民基金收入25.92亿元、支出25.62亿元,当期结余0.3亿元。
一、高位统筹、部门协同,确保基金当期无赤字
一是政府统筹到位。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医保、财政部门关于基金收支情况分析,研判是否存在当期赤字风险,财政按月调度资金,自2024年10月后,全市居民医保基金未再出现当期赤字。二是部门协同到位。医保、财政组建基金运行专项工作小组,建立月度对账机制及联络员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时灵通信息。依托医保信息一体化平台,按月、季、年对医保基金收支、结余、参保缴费、异地结算、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运行分析,及时开展基金风险预警,将统筹基金当期和累计结余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警监测指标,科学研判基金运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让各项基金收入及时、准确归集到医保基金财政专户。三是资金保障到位。建立预算执行按月分析、通报机制,开展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医保、财政按期调度并通报各县(区)财政补助资金执行进度,及时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补助资金超序时进度拨付到位。截至2025年7月底,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23.66亿元。
二、科学统筹、量入为出,确保基金运行可控
一是基金支出有计划。认真落实省局要求和指导意见,综合考虑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参保人员年龄结构、医疗费用增长和基金结余情况等因素,科学编制基金年度收支预算并严格执行。严把源头关,充分考虑基金收支状况,确保付款周期合理;严把基金支付关口,控制总体支付规模,确保规范安全支付。二是政策调整有导向。全面实施DRG付费,遏制费用不合理增长,实行“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按照“保基本”的定位,合理确定待遇政策,对需要优化调整的生育保险、医疗服务价格等政策,均进行数据测算后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三是预算执行有评价。严格按照省上下达的预算收支计划执行,并同步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杜绝预算执行随意性。实施基金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运用。
三、防控风险、强化监督,守好基金安全底线
一是压实总额管理责任。结合DRG区域总额指标,下达虚拟总额,压实县(区)医保部门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召集有关医疗机构召开医保基金运行分析会,通报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和年度基金使用风险预警,对重点指标异常的医疗机构,及时提醒、通报和开展现场检查,保障医保基金平衡安全运行。2024年度我市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4195元,平均住院天数7.58天,同比下降8.07%、6.65%。二是持续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积极组织全市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机构抽查复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快医保反欺诈大数据应用监管模型运用,持续加强跨统筹区、跨部门联合监管。积极开展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畅通举报奖励,营造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三是加强风险防控管理。持续完善各项经办规程,着力构建“1+5+N”内控体系,严格岗位权限管理,始终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岗位,确保业务环节相互制衡。围绕风险防控清单76个关键风险点,逐项细化防控措施,优化经办流程,基本构建经办风险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