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惠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根据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年报等数据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卫生资源
全市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均占有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一)医疗卫生机构。截至202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513家,较上年增加399家,其中:医院82家,减少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92家,增加40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4家,减少1家;其他卫生机构5家,增加1家。全市三甲医疗机构7家。
医院:按机构类别分,全市综合医院48家、中医医院11家,专科医院21家,护理机构2家;按医院等级分,全市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30家、一级医院23家、未定级医院16家;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5家、民营医院57家。与上年相比,公立医院减少2家,民营医院持平;专科医院减少1家,中医医院增加1家,护理机构增加1家,综合医院减少3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市卫生院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9家、门诊部403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580家、村卫生室1261家。与上年相比,基层医疗机构增加401家,其中卫生院减少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减少1家,门诊部减少31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增加446家,村卫生室减少12家。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市妇幼保健机构6家、专科疾病防治机构9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家、卫生监督机构5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家、采供血机构1家、急救中心1家、健康教育机构3家。与上年相比,全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减少1家。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全市其他医疗机构5家,其中健康体检中心、培训教育和医学检验实验室各1家,血液透析机构2家。
图1 2018-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
(二)医疗机构床位数。截至2024年底,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住院床位26286张,其中:医院20281张(内:民营医院5974张),妇幼保健机构1440张,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92张,卫生院3497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76张。与上年相比,床位总量增加533张,增长2.07%。按照常住人口统计,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4.30张,较上年增加0.06张。
图2 2018-2024年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
(三)在岗职工数。截至202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5689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789人、管理人员4943人(内:仅从事管理的人员1951人)、工勤技能人员4357、其他人员1195人。与上年相比,职工总量增加1679人,增长3.04%;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411人,增长2.98%。
按人员类别分: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8838人,注册护士22406人,分别较上年增加709人(增长3.91%)、449人(增长2.04%),医护比1:1.19;技师(士)2901人(含:影像师574人、检验师1700人、康复师435人、其他技师(士)192人)。
按机构类别分: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在岗职工27677人(内:民营医院7023人),较上年增长1.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174人,较上年增长5.0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960人,较上年减少0.70%。
按执业类别分:各类执业(助理)医师中,临床、中医、口腔、公卫医师分别为12492人、3356人、2508人、487人,占医师比重分别为66.31%、17.82%、13.31%、2.59%。
按执业范围统计,全市全科医师共2807人(其中注册为全科医师专业的2614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数193人)。另有315人执业(助理)医师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
图3 2018-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
按学历职称分:在岗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的480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1268人,分别较上年增加288人、214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人数4658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数18747人,分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9.55%、38.42%。
千人口指标: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08人,注册护士3.6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4.59人。
图4 2018-2024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数
(四)设备及房屋建筑面积。截至202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达43907台,比上年减少505台(下降1.14%),其中:10-49万设备10010台、50-99万设备1714台、100万及以上设备1337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含租房面积)达370.45万平方米,平均每家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分别为26015.24、6431.41、3974.41平方米。
(五)卫生总费用。2023年,全市卫生总费用达290.7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16%,较2022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77.64 亿元,社会卫生支出142.54亿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70.57亿元,占比分别为26.71%、49.02%、24.27%。
图5 2015-2023年全市卫生总费用
二、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量增加,互联网诊疗量增长,基层诊疗人次占比提高。
(一)医疗服务量
诊疗量: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043.71万人次,其中:医院1851.62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870.01万人次(内:卫生院746.16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1.37万人次,村卫生室416.75万人次,门诊部(所)1205.73万人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2.08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增加4.35%。
图6 2018-2024年全市医疗机构门诊量
住院量:2024年,全市医疗机构出院人次达83.60万人次,其中:医院66.52万人次,卫生院7.48万人次,妇幼保健院8.69万人次,其他机构0.91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全市出院人次增长5.85%。
图7 2018-2024年全市医疗机构住院量
手术量:全年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手术量达54.75万人次,其中:医院47.74万人次,妇幼保健院6.29万人次,其他机构0.72万人次。与上年相比,手术人次增加10.83%。根据病案首页统计,全市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占比11.6%,其中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占比12.3%。
(二)医疗服务分布
2024年省部属、市属、县(区)属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基层医疗等机构)总诊疗人次分别为0.80万、778.92万、4263.99万人次,分别占总量的0.02%、15.44%、84.54%(2023年分别占0.01%、14.74%、85.24%);出院人次分别为0.08、26.53、56.99万人次,分别占0.10%、31.73%、68.17%(2023年分别占0.08%、32.74%、67.18%)。
县域医疗机构:全市3个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1532.20万人次、出院人次27.93万人次,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38%、33.41%。与上年相比,总诊疗、出院人次分别增长3.06%、9.79%,占比分别下降0.38个百分点、增长1.20个百分点。
基层医疗机构:2024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2870.01万人次,占全市总量的56.90%。与2023年相比,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增长4.31%。各类基层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增长6.71%,卫生院门诊量增长1.05%,门诊部门诊量增长38.30%,村卫生室门诊量减少15.06%。
基层医疗机构出院8.3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4.07%,占全市医疗机构出院人次的9.99%,较去年增加1.47个百分点。
(三)医疗服务效率
2024年,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70.63%,较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其中:医院78.88%(三级医院84.81%、二级医院73.37%),卫生院35.4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3%,分别较上年提高0.42、3.24、3.59个百分点。
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7.6日,同比上年持平,其中:医院8.3日、卫生院5.6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日。
(四)医师工作负荷
2024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日均担负床日分别为9.5人次、2.0床日;卫生院13.1人次、0.5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7人次、0.1床日。
三、收支与费用
(一)收入支出
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1.60%、74.61%。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占比23.93%、耗材收入占比10.98%、检查化验收入占比32.49%,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2.60%。与上年相比,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0.54个百分点,耗材占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检查化验占比提高0.22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0.77个百分点。
图8 2023-2024年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构成(%)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支出占比45.18%,较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42.93%,较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二)医疗费用
1.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2024年,全市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09.8元、10629.4元,分别较上年上涨0.75%和降低3.05%,其中:公立医院次均门诊290.6元,同比上涨0.55%,次均住院费用10781.5元,同比下降3.41%。
图9 2018-2024年全市医院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
2.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费用。基层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17.6元,较上年下降15.21%;次均住院费用2042.6元,较上年上涨7.52%。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87.3元、2676.1元,分别较上年下降7.99%、13.03%。
(a)次均门诊医疗费用
(b)次均住院医疗费用
图10 2018-2024年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费用(元)
四、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资源
截至2024年底,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数达1833家,其中:中医医院11家,中医类门诊部18家,中医类诊所685家,中医类村卫生室(行医方式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行医为主)1119家。与上年相比,中医医院增加1家,中医门诊部(所)增加105家,中医类村卫生室减少40家。
全市中医医院及其它医疗机构中医科共设置中医床位3065张,占全市总量的11.66%;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6656人,占全市总量11.70%。
(二)中医服务
2024年,全市中医类门诊服务总量1330.08万人次,占全市总量的26.37%,其中:中医类医院231.17万人次,中医类门诊部(所)260.89万人次,中医类村卫生室394.66万人次,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443.36万人次。与上年相比,中医门诊服务总量增加2.17%,占全市比重减少0.56个百分点。
全市医疗机构中医住院服务量达85347人次,较上年上涨20.33%,占全市总量的10.21%,其中:中医类医院出院67406人次,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出院1794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