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市落地实施国家、省级药品集采政策的第四年。目前我市共完成479种药品集采和28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实现了机构降成本、群众减负担、基金提效益三方共赢。
四年来,我市圆满完成国家组织的8批次、省际联盟组织的1批次、省级组织的3批次累计479种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落地实施工作,平均价格降幅55%;完成国家组织的3批次、省际联盟组织的10批次、省级组织的3批次累计28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落地工作,平均价格降幅60%。
不仅集采产品持续增量扩面,货款直接结算也全面推开。我市203家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直接结算。其中,药品直接结算涉及203家医疗机构、31家配送企业,累计结算金额41887万元;医用耗材直接结算涉及35家医疗机构、32家配送企业,累计结算金额1702万元。通过直接结算,保障了医药企业及时回款,维护了医药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调动医疗机构参与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积极性,市医保局先后开展了7批次药品集采资金结余留用工作,累计向各级医疗机构拨付结余留用资金8934.87万元,全部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为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和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做好集采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的同时,市医保局完善协同推进医保支付标准调整等配套措施,对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了全流程管理。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保障患者用药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企业做好采购配送和临床供应等工作,有效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记者了解到,我市落地实施的国家集采结果中,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集采大大增加了药物的可及性,一些原来价格昂贵、患者负担不起的药品现在用得起了,例如,抗肿瘤药地西他滨每瓶从1820.44元降至90.8元。在国家第六批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首次将生物制剂纳入采购范围,以临床常用的甘精胰岛素为例,从每支180元降至70元左右,每位患者年节约费用4000元左右。在我省202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四批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在化药之外又扩展到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多个领域。中成药集采中价格降幅最大的是银杏叶片,由原来每片1.66元降至0.2元,降幅达87.97%;肾衰患者可长年服用的百令片由每片0.77元降至0.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