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宁县围绕“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通过专家派驻、资源共享、同质化管理、人才带教等有效措施,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得到进一步增强。
因地制宜精准帮扶。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实际需求,牵头医院采取“1+N”模式,既突出重点分类帮扶,又保证全覆盖。“1+N”即建立1支固定团队和N支非固定团队,固定团队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到成员单位开展基本医疗业务帮扶,非固定团队不固定人员不固定时间按照工作需要灵活开展帮扶活动。制定并实施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免费培养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同时实行药物代煎和配送,为医共体内的病患提供中草药代煎和膏方熬制等服务,并免费进行配送。2023年第一季度,帮扶团队共计坐诊接诊患者2651人次,查房749人次,影像学检查诊断2344人次,开展业务讲座36场次、手术8人次、病例讨论25场次;县医院根据体内成员单位需求共接收6名骨干医师进行培训带教。
双向转诊不断优化。落实县、乡、村功能定位,建立县级“100+N”病种和乡镇“50+N”病种目录,制定双向转诊规章制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形成县乡村三级“紧密型”联动服务网络。医共体内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成立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临床检验、康复医学、骨伤等13个质控中心,强化同质管理。2023年第一季度,两个医共体通过体内上转下转病患900余人次。
基层网底全面筑牢。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摸透辖区内患病的重点人群,特别是县外市内就医人员基本情况,落实重点人群网格包保制度,压实乡村医生和村干包保责任,将所有患者纳入日常随访、监测及管理范围,建立管理台账,细化健康管理路径,引导群众在县内有序就医。
健康宣教持续增强。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指导和家庭访视,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实施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一对一”宣讲健康科普知识。以健康义诊为切入点,定期走进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健康宣教等主题活动,普及医学知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