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都昌县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关注点,创新“四个紧盯”工作法,有力推动县域集采工作提质增效。预计共节约费用10679万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4%,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紧盯政策,确保执行不走样
一是强化政策学习。通过定期专题会议的形式,集中研究集采工作,研读省市相关药品耗材政策文件;通过每月“医保课堂”向相关业务人员讲解集采政策,提高知晓率。二是强化培训教育。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每半年对全县28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一次集采业务培训,已组织医疗机构集采工作专题培训7次,累计培训378人次。三是强化业务指导。针对部分医院不会使用集采平台,医保局业务人员上门教学,手把手教会医院操作。
紧盯数据,确保报送更准确
一是严把质量关。要求医疗机构在报量时要根据机构级别、业务范围以及临床使用情况,结合实际,测算采购需求量,做到科学合理报量。二是守好纠错关。在充分尊重临床使用习惯基础上,要求医疗机构报送的预采购量不低于历史采购量的70%,对个别特殊情况要求提交书面情况说明。三是个别再提醒。提醒二级医疗机构报送高值耗材预采购量,提醒一级医疗机构报送肝功生化试剂、口腔种植体预采购量,提醒业务量小、工作滞缓的医疗机构及时报送基础采购药品。
紧盯进度,确保工作能落实
一是积极协调。协调解决医疗机构在报量、采购、回款、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第一时间回应和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及时对接。实行预警提示,要求定点医疗机构集采工作人员对接落实工作任务。三是跟踪问效。做实做细药品耗材集采工作台账,要求各医疗机构对照约定采购量、实际完成量找差距、抓落实。全县各医疗机构已执行七批次药品、10大类高值耗材的采购,实际完成量均达到约定采购量的2倍以上。
紧盯监管,确保药品最优化
一是以数据促成效。将医疗机构采购的中选药品量与同通用名、同规格不同生产厂家药品量进行数据比对,做到优先采购使用集采药品,全县集采品种使用均达到国家要求比例。二是以奖惩促提升。签订年度《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协议》,将医疗机构执行集采情况纳入协议管理和医保费用考核,相应增减协议资金额度,严格按协议执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制度。三是以督查促整改。针对个别医院未严格执行集采政策,县卫健委、医保局联合进行约谈,要求整改。